建築產業碳足跡

簡介

以建築領域而言,所謂建築碳足跡就是一棟建築物由「搖籃到墳墓」的生命週期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一般以工程實務來定義「建築碳足跡」的話,係指該建築物在六十年生命週期中; 由「搖籃到墳墓」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評估完整生命週期中在(1) 建材生產運輸、(2) 營造施工、(3)建築使用、(4)修繕更新、(5)拆除廢棄等生命週期五個階段過程之活動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建材生產運輸

建築營運施工

建築日常使用

建築更新修繕

建築廢棄拆除

圖 建築產業生命週期五階段示意圖

建築產業碳足跡,其範疇包含建築碳足跡(建築結構)、景觀碳足跡、室內裝修碳足跡,

建築產業碳足跡建築碳足跡室內裝修碳足跡景觀碳足跡
生命週期60年/48年 
(RC/鋼構) 
5年/10年/20年 (高/中/低耗損) 30年/60年 (公有公園/私人庭院) 

建築產業碳足跡評估的目的在於「維持相同基本機能之前提下,以建築設計、營造施工相關手法來達到減碳目的」。建築產業碳足跡評估的功能有三:一是「碳標示」,二是「熱點診斷」,三是「減碳行動」。其中「碳標示」與「熱點診斷」是碳足跡評估的功能,第三項「減碳行動」乃是基於前兩項的「有效性」與「信賴性」所採取的投資對策。碳足跡評估法之命脈在於「有效性」與「信賴性」,亦即必須能簡易操作,同時對減碳技術有正確且高敏感度的辨識功能,否則無法形成良好的減碳政策。

建築碳足跡認證

(以下資料擷取自低碳建築聯盟官方網站)

國際建築碳揭露趨勢   

2013年起,公共工程委員會已針對一些道路、橋樑、建築的示範工程,開始試辦「碳足跡評估」業務;新北市已針對所有環境影響評估之建築開發案,執行碳足跡減量50%之評估。2014年「高雄國際會議中心」繼「南港展覽館」之後,已委託國際顧問完成「碳盤查」業務;同年底,台中市的水湳經貿園區已經開始要求所有開發案必須執行碳揭露認證,亦不乏更多關心環境的機關開始要求應用碳足跡管理,因此「建築碳足跡認證」勢必在行。 

具減碳熱點的「建築產業碳足跡認證」 

「建築產業碳足跡認證」可明確掌握建築物/景觀/室內裝修在各專案中之生命週期碳排放量,具體診斷可被控制的節能減碳熱點,確實指引企業執行有效且實質投資效益的減碳行動,是對地球環保「最有感的標示制度」。 

「建築建築碳足跡認證」依據 

「建築產業碳足跡認證」涵括建築物、景觀、室內裝修領域,各依據LCBA出版「建築產業碳足跡」一書的BCF(Building Carbon Footprint)法、LCF(Landscape Carbon Footprint)、ICF(Interior Renovation Carbon Footprint)載列之標準文件執行評估,2017年起由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辦理認證審查,後由LCBA依據審查結果授予證書並公告 。

「建築碳足跡認證」標示    

LCBA所頒發的「建築產業碳足跡標章」依需求有下列兩種標示法:一為生命週期總碳排量與碳足跡指標(每年碳排密度)等純碳排標示的分類「碳足跡標章」,如左圖所示。二為碳足跡指標(每年碳排密度)與低碳建築分等級標示的分類「碳足跡標章」,如右圖所示。

認證實例